解读之二、GB23971-2009《有机热载体》的前世今生
导热油是舶来品,于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国外成套生产线而引入国内。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很快认识到导热油加热技术的优势,使得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展,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但因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导致国内市场状况混乱,用户利益得不到保障,安全事故和供需纠纷时有发生。
制止混乱需要立法,市场发展呼唤标准尽快出台。
1990年,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承担了热传导液系统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经过该院标准室的科研人员近10年的试验和实践,参照国外标准,先后系统地起草制定了如下4个配套标准:
1、“GB/T 7631.12-1994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第12部分:Q组(热传导液)”——此标准用于规定产品代号和按最高使用温度划分产品类别;
2、“SH/T 0642 液体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自燃点测定法”——此标准用于保证导热油的安全性能:
3、“SH/T 0680 热传导液热稳定性测定法”——此标准用于确定导热油的最高使用温度;
4、“SH/T 0677 热传导液”——此标准是热传导液的产品标准,用于规定热传导液具有共性的、最低的质量要求。
虽然SH/T0677-1999标准己经实施10年,但因缺少安全监察和市场准入的有效机制,国内市场的混乱状况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安全事故仍屡见不鲜。加之原油价格一路走高,有机热载体质量呈明显下滑趋势。表现为:
(1)、采用劣质基础油(再生油、酸洗油);
(2)、采用其他劣质原料(动植物油脂、地沟油等);
(3)、以次充好,夸大产品的最高使用温度,不进行热稳定性检测而随意进行产品标识。
(4)、打价格战,以低成本的劣质产品标识高的使用温度和低廉的价格,迎合用户对高使用温度却低价位的心理需求。
(5)、一些产品说明书严重不属实,存在欺骗和炒作;并利用网站来传播虚假信息和错误论点。
(6)、随意设定最高使用温度;“创造”一些伪科学、伪概念。
(7)、一些企业利用用户的不知情,避开国家现行的热传导液标准,自己搞企业标准、地方标准,指标远低于现行行业标准。
(8)、蒙蔽用户、造成市场混乱,从中渔利,造成很多加热系统在运行之初就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9)、由于热传导油内在质量差,使用寿命短,安全事故以及用户和商家的纠纷时常发生。
这些与有机热载体加热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国家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协调,因此,亟需进行有机热载体安全监管和规范,提高应用技术水平。
2006年开始,围绕有机热载体相关法规、标准的制修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1、 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有机热载体GB23971-2009;
此标准为有机热载体产品质量标准,是在原推荐性行业标准SH/T0677-1999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强化而成,于2010年1月1日实施。与此同时,SH/T0677-1999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于2009年12月31日废止。
2、 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GB24747-2009;
此标准为有机热载体产品使用标准,于2010年6月1日实施。
3、 修订《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将上述2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引入规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法规体系,进行有效监管。
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家对制订强制性标准是很谨慎的,因为这可能会涉嫌违反WTO规则,设置技术壁垒,只有涉及到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等关乎重大公共安全利益才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从“SH/T0677-1999”到“GB23971-2009”,有机热载体产品标准是由推荐性的行业标准跃升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这是“质”的根本性转变!足以证明国家对有机热载体的发展之高度重视!